用户想了解的是,合同诈骗罪是否可能同时构成洗钱罪。具体而言,用户希望从法律专业人士的角度,分析在何种情况下合同诈骗行为可能涉及洗钱罪,并提供相关法律依据。
详细分析
-
合同诈骗罪与洗钱罪的定义
-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
-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
-
合同诈骗罪与洗钱罪的关系
- 合同诈骗罪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洗钱罪,但若合同诈骗所得的资金被用于洗钱活动,则可能同时构成洗钱罪。例如,行为人通过合同诈骗获取资金后,将这些资金转移到境外或通过其他方式掩盖其真实来源,以逃避追查,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洗钱罪。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
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
-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与洗钱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如果行为人在合同诈骗后,采取了上述法律规定的掩饰、隐瞒行为,且主观上明知这些资金来源于犯罪活动,则可能被认定为洗钱罪。
-
案例参考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指导案例,如“张某合同诈骗、洗钱案”中,张某通过合同诈骗获取巨额资金后,将部分资金转移至境外账户,最终被法院认定同时构成合同诈骗罪和洗钱罪。
总结
合同诈骗罪本身不等同于洗钱罪,但如果行为人在合同诈骗后,采取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则可能同时构成洗钱罪。具体认定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