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合同诈骗罪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立案标准,特别是其中的第二项具体要求。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行为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即构成合同诈骗罪。这里强调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主观要件的重要性。
金额门槛:对于“数额较大”的定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个人合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合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2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但请注意,各地可能会依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欺诈手段:合同诈骗通常涉及使用虚假身份证明文件、伪造印章等手段来欺骗对方当事人;或者故意隐瞒自身不具备履行能力的事实而与他人订立合同。
后果严重性: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还需考量该行为是否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或其他非财产性损害。
证据收集:在实践中,侦查机关需要围绕上述几点收集充分且确凿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涉案人员供述、受害方陈述、相关书证物证等,以支持案件成立。
综上所述,针对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二,主要是指具体的金额门槛,即个人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结合其他因素如行为方式、社会危害程度等综合判断。总之,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标准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