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是希望了解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法院是否通常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对于合同诈骗案件,法院通常不会优先考虑调解方式,而是倾向于通过判决来处理此类案件,主要原因在于合同诈骗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性质,且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诈骗行为情节较轻,双方有和解意愿,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的规定进行调解。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也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基于此,如果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发现存在虚假意思表示,则该行为应被认定为无效。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即便法院尝试进行调解,也必须确保调解结果符合上述法律规定,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一般不会主动采取调解的方式,但不排除在特定条件下,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及法律规定进行调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