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在欠缴租金的情况下进行转租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希望从五个法律层面获得资深高级律师的专业解析,并参考最新的中国法律法规原文。
一、主观故意 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法》第224条)。若欠租金的承租人在明知无支付能力或无意履行租金义务的情况下,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将租赁物转租给他人,意图骗取新承租人的租金以填补自身债务,可认定其具备主观故意。
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行为人需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刑法》第224条)。例如,欠租金的承租人谎称已全额支付租金,或隐瞒其与出租人间存在租金纠纷的事实,诱使新承租人签订转租合同,构成欺诈。
三、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处分财产 新承租人须因承租人的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进而同意签订转租合同并支付租金。若新承租人知晓实际情况但仍愿意接受转租,则不构成诈骗。
四、实际造成财产损失 新承租人因被骗而支付的租金应无法追回,或虽能追回但造成其他重大损失(《刑法》第266条)。如欠租金的承租人携款潜逃,导致新承租人租金损失,满足此要件。
五、达到法定数额标准 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00元至1万元以上,即达到“数额较大”的入罪门槛。若涉案租金未达此标准,即便前述条件均满足,亦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综上所述,欠租金转租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结合行为人主观故意、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对方是否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实际造成财产损失以及是否达到法定数额标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若各项要件均符合法律规定,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可能仅属于民事违约行为,应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