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的是,在何种情况下合同诈骗行为会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以及在法律上如何界定和处理这种行为。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的一种,当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公安机关将依法立案。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合同诈骗是否立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意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因此,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前提条件。
客观行为:该条款还规定了具体的行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伪造身份、提供虚假信息、使用伪造的证明文件等。这些行为必须是为了获取他人财物,且最终导致了对方财产损失的结果。
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一般为数额较大,即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证据收集: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还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案件进入侦查程序。这包括合同文本、交易记录、证人证言等能够证明诈骗行为存在的证据材料。
法律后果:一旦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将视情节轻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否立案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涉案金额及证据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审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