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行为一旦查证属实,不仅会被立案,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具体分析如下:
定性与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做了详细规定。
证据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因此,合同诈骗案件中,公安机关会收集相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至第90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期限为: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法律责任:除了刑事责任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合同诈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建议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审查对方资质、核实信息真实性,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对象,并保存好交易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和凭证。
总之,合同诈骗行为一旦触犯法律,将受到严厉惩处。企业和个人应增强法律意识,合法经营,避免成为此类犯罪的参与者或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