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是:在使用私设的公司公章签订合同时,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涉及五个方面的法律分析:
伪造公章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伪造的是公司的公章而非国家机关的印章,则适用该法第二款:“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合同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6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使用私刻的公章签订合同,而实际并非公司真实意思表示,那么这份合同本身即为无效。
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通过伪造公章的方式签订合同,且达到法定数额标准,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并存:对于此类违法行为,不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还可能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司内部管理责任:公司管理层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导致私刻公章行为发生,可能需要对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根据《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公司有权向相关责任人追偿。
综上所述,使用私刻的公司公章签订合同不仅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还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公司管理层也可能因疏于管理而面临内部追责。
总结:使用私刻公章签订合同不仅是违法行为,更是对公司利益的重大损害,应避免此类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