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如果行为人已经归还款项,是否还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以下将从犯罪构成、追诉时效、退赃影响、刑事政策及司法实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即使行为人在案发后归还款项,也不改变其在签订合同时即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事实,因此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限为五年至二十年不等,具体取决于犯罪金额和情节。归还款项不会影响追诉时效的计算,只要在追诉时效内,司法机关仍有权对行为人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退赃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4条,行为人归还款项属于退赃行为,可以作为量刑时的情节予以考虑,但不能免除刑事责任。退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从而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4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刑事政策: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强调宽严相济,对于主动退赃、认罪态度好的行为人,司法实践中往往给予从宽处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除刑事责任,而是可能在量刑时予以体现。【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司法实践:在实际案例中,即使行为人已经归还款项,法院仍然会根据其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依法作出判决。归还款项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但不影响定罪。例如,在一些案例中,法院在认定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同时,考虑到其归还款项的情节,判处了相对较轻的刑罚。
综上所述,即使合同诈骗行为人已经归还款项,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归还款项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建议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更具体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