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合同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简称“非吸”)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法律责任。这两个罪名虽然都涉及经济犯罪,但其行为特征、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存在明显差异。
定义和核心特征: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而非吸则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关于非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主体要求:合同诈骗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实施;而非吸行为通常由公司或其他组织发起,但也存在个人从事此类活动的情况。
主观方面:两者都需要具备直接故意。但是,合同诈骗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意图永久性地剥夺他人财产;而非吸则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使用,不一定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客观表现:合同诈骗主要发生在商业交易活动中,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欺骗对方交付财物;而非吸则多见于金融领域,通过高息诱惑等方式吸引大量小额投资者参与。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对于合同诈骗罪,依据情节轻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根据涉案金额大小等因素决定刑罚,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结:合同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虽同属经济类犯罪,但在犯罪主体、主观意图、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需仔细甄别具体情况。正确区分二者有助于更准确地适用法律条款,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