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合同诈骗在法律上是属于刑事犯罪还是民事纠纷,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区别。
合同诈骗本质上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它涉及到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虽然可能同时引发民事责任,但其首先被定性为刑事犯罪。民事责任主要涉及的是违约赔偿或合同无效等问题,而刑事责任则侧重于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即使犯罪行为人受到刑事处罚,受害人仍然有权要求犯罪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于受害者权益的全面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一条款强调了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原则,对于预防和打击合同诈骗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诈骗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不仅会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还可能面临民事责任的追偿。我国法律体系从刑事和民事两个层面构建了全面的法律框架,旨在有效打击此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作为刑事犯罪,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受害者有权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赔偿,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和保护措施是全面且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