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起诉主要涉及报案、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及法院审判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包括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决。以下是基于中国法律体系下,对合同诈骗起诉步骤的详细解析:
报案与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报案时应提供初步证据材料,说明合同诈骗的具体情况。
立案侦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12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公安机关在立案后会开展全面调查取证工作。
审查起诉: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76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审判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8条至216条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通过公开审理查明事实后,依法作出裁判。
执行判决:根据《刑法》第224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之,遭遇合同诈骗时,应及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需积极配合公检法机关的工作,确保案件顺利推进直至最终获得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