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套路贷”与“合同诈骗”之间的区别及其法律责任。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套路贷: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制造资金走账流水、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等手段,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依据:
套路贷: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如虚假宣传、制造资金走账流水、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等。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预设的步骤,最终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财物。
合同诈骗:主要集中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付财物。
套路贷:涉及多项罪名,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等,根据具体情节可能被判处不同的刑罚。
合同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诈骗金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套路贷:需要收集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还款记录、催收记录、被害人陈述等证据,证明借款人是通过预设的套路非法占有财物。
合同诈骗:需要收集合同文本、双方的沟通记录、支付凭证、被害人陈述等证据,证明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财物。
套路贷:提高警惕,不轻信高额回报的贷款广告,谨慎选择借贷机构,保留好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合同诈骗: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对方的资质和信誉,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案并寻求法律援助。
“套路贷”和“合同诈骗”虽然都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其行为特征和法律责任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这两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