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如果某人经过多年的策划后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这种情况下会如何被法律定性和处理。具体来说,关注点在于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即构成合同诈骗罪。预谋多年实施此类行为,并不影响其犯罪性质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上述定义。
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预谋时间长短可以作为判断行为人主观恶意程度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证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来欺骗对方。
证据收集:对于长期策划的案件而言,警方需要搜集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犯罪意图及其实施的具体过程。这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往来记录、会议纪要、财务账目等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材料。
量刑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19号),针对不同金额范围内的诈骗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定刑幅度。例如,“数额巨大”一般指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为十五年;超过这个期限则不再追究刑事责任,除非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总之,即使经过长时间筹备才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依然会被依法严惩,其严重性取决于涉案金额大小等因素。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了此类犯罪的构成条件、证据要求、量刑原则等内容,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