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用户想了解如何通过协议合同进行诈骗的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以及在哪些具体情况下,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涉及到的法律条款有哪些。
资深高级律师分析:
诈骗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合同领域中,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即有欺诈故意,通过虚假合同诱骗对方当事人交付财物或履行义务,可能构成诈骗罪。
合同诈骗的具体表现:如伪造合同重要事项,如主体资格、标的物性质、债权债务关系等;隐瞒真实情况,如隐瞒无履行能力的事实签订合同;或者虽有履行意愿但在取得财物后逃匿、挥霍等,无法归还。
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合同诈骗的核心是“非法占有目的”,而民事欺诈主要是违约责任,通常不涉及刑事责任。若一方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但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目的,且按约履行了主要义务,则一般属于民事欺诈而非刑事犯罪。
刑事责任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视为“数额较大”。在合同诈骗中,不仅要看欺诈金额,还要结合欺诈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行为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
法律责任承担:对于构成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我国《刑法》规定,除了要返还诈骗所得,还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合同诈骗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诈骗形式,需具备欺诈故意、非法占有目的以及通过合同这一载体实施欺诈行为等要素。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从欺诈行为、非法占有目的、损失程度等多个维度严格审查并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商业活动中,各方应秉持诚实信用原则,避免在合同签署和履行过程中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