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刑事谅解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以及涉及的法律依据和适用条件。
刑事谅解定义:刑事谅解是指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同意减轻或者免除其刑事责任的一种态度。在合同诈骗案中,如果被害人出具了谅解书,通常意味着他对诈骗行为予以一定程度的宽容和理解。
刑事谅解的作用: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被害人的谅解程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被告人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有助于法院对其从轻处罚。
经济赔偿与谅解的关系:实践中,很多刑事谅解伴随着被告人对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赔偿,《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对于全部退赃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为合同诈骗案中的刑事谅解提供了实操空间。
自愿性原则:刑事谅解必须基于被害人的自愿,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将失去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处理刑事案件应遵循自愿原则。
程序性要求:被害人出具的谅解书应当在法庭审理阶段提交,并经法庭审查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双方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综上所述,刑事谅解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影响到法院对被告人的量刑结果,但必须建立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且通常与赔偿被害人的损失紧密相关。在实际操作中,辩护律师应引导被告人积极寻求被害人的谅解,同时确保整个过程符合法律规定,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