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用户希望了解在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期间,如何认定及处理合同诈骗行为,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规定。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定义与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涉及金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构成此罪。
犯罪主体:任何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均可成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
行为方式:合同诈骗主要表现为虚构资质、隐瞒重要事实、提供虚假担保、无实际履行能力而诱骗签订合同等行为,且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在5.15宣传活动中,司法机关会强调对合同诈骗犯罪的严厉打击,要求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客观证据,准确把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非法占有目的”等核心要件,依法公正审理此类案件。
总结:针对5.15宣传合同诈骗问题,我国刑法对合同诈骗罪有着明确严格的法律规定,不仅明确了其构成要件、主体范围和行为表现,而且规定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会强化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倡导社会诚信经营,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