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追究方式和法律依据,包括犯罪构成、法律责任以及最新的法律规定。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侵害了合同相对方的财产所有权。
法律责任:对于犯合同诈骗罪的,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证据要求:在侦查和审判中,需要收集和审查的证据主要包括: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特别是能够证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证据,以及证明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
最新法律依据:除了上述提到的《刑法》和司法解释外,还应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最新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1〕6号),该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量刑等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受害人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有明确规定,对犯罪行为设置了严格的刑事责任。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确保公正、公平、公开,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