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核心在于:在何种情况下,合同诈骗行为可能不会被提起公诉?以及这个问题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和分析。
首先,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合同诈骗是否会被起诉,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证据是否充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如果合同诈骗案件中缺乏关键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诈骗事实,可能会不予起诉。
案件金额与情节: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或者“数额特别巨大”。若涉案金额未达到法定起点或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不予追诉。
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精神疾病等原因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也可能影响是否起诉的决定。
是否已过追诉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合同诈骗案若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则依法不再追诉。
被害人谅解与赔偿情况:在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其谅解,司法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有可能会酌情考虑不起诉。
综上所述,在合同诈骗案件中,不起诉的情况通常涉及到证据不足、情节轻微、无刑事责任能力、已过追诉时效或者得到被害人谅解等因素。然而,最终是否不起诉还需由检察机关综合判断并作出决定。
总结:合同诈骗案件不起诉的可能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证据状况、涉案金额及情节、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追诉时效以及赔偿与谅解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检察机关对是否提起公诉的判断和决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判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