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伪造合同进行诈骗行为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及相应的法律规定。他希望了解具体的量刑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条款。
首先,伪造合同诈骗属于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伪造合同诈骗的定罪量刑主要看诈骗金额。"数额较大"一般指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则超过五十万元。此外,如果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严重情节,也会加重处罚。
再者,诈骗罪还涉及共犯问题。如果有多人参与,需按照各人在犯罪中的作用来区分主犯、从犯或胁从犯,对主犯从重处罚,从犯、胁从犯则相应减轻。
另外,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后,如能积极退赃、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也会酌情考虑从宽处理。
总结来说,伪造合同诈骗的判刑会依据诈骗金额、犯罪情节以及是否构成犯罪未遂等因素综合判断,并且可能存在主从犯的区别对待。同时,认罪悔罪态度也是影响判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