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如何界定合同诈骗,以及其在法律上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合同诈骗通常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欺诈意图:合同诈骗的核心是行为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意图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做出决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诈骗者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会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使对方签订或履行合同,以此来非法获取对方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五条)。
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对方财物,而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意图,这违反了《合同法》第六条的诚实信用原则。
损失或损害:诈骗行为需导致了对方的财产损失,这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相符,即“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应予立案追诉。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使对方签订或履行合同,从而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行为。在中国,这种行为将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进行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