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如果遭遇虚拟(或网络)购房合同诈骗,作为受害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法律责任由谁承担。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分析此类问题需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合同真实性:首先,购房者需要确认合同是否真实有效。根据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数据电文、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在法律上有与书面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虚拟购房合同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应被视为有效合同。
交易双方的身份和意愿:《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购房者和出售方都需确认对方身份,确保交易意愿的真实。
资金安全:关于诈骗问题,《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若发现被欺诈,可寻求法律救济。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证据留存:在虚拟环境中,保存好所有交易记录和通讯记录至关重要。《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电子数据电文可以作为证据。”这在法庭上可能成为关键的呈堂证供。
法律救济途径:如遇到诈骗,《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受害者的报案权,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此外,《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结来说,购房者在遭遇虚拟购房合同诈骗时,应首先确认合同的有效性,然后确保自身的交易安全,保留所有交易证据。如果被骗,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救济,利用相关法律条文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理解诈骗的法律定义和责任,是防止和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