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核心关注的是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追诉标准,特别是想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会对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进行刑事追究。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理解何为合同诈骗,其追诉标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在中国,对于合同诈骗的追诉标准,主要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来说,五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一是看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看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三是看是否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四是看对方是否因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五是看行为人是否获取了财物。
例如,最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司法解释》(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区分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界限。
总结来说,对于合同诈骗的追诉,司法机关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诈骗金额、受害人数等因素来判断。同时,行为人需承担的刑事责任将根据诈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来判定。因此,如果涉及合同诈骗,应尽快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便更好地理解可能的法律后果并采取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