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心的问题是:他们在续贷合同中可能遇到的诈骗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哪些合法的权益可以保护。
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
合同审查:首先,用户应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无歧义,特别是利率、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部分,如《合同法》(第41条)规定,合同内容应明确、完整,不得有欺诈性或误导性陈述。
身份核实:警惕对方是否为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其资质,如《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银监发〔2007〕76号)。
诈骗识别:注意异常高利息、快速放款承诺等可能是诈骗信号,如《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证据保全:一旦发现诈骗,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后续维权,如《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应当查证属实,能证明案件事实。
法律援助:如遭遇诈骗,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向警方报案并咨询专业律师,如《律师法》(第38条)赋予了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的权利。
总结:用户在续贷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通过严谨的合同审查和身份验证,识别诈骗行为,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是应对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