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侵权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及其法律后果。以下将从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法律依据及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
定义:
- 合同侵权: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过错侵害了对方的人身或财产权益,导致对方遭受损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6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构成要件:
- 合同侵权:需具备违约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及过错四个要件。具体而言,违约行为是合同侵权的基础,损害事实是指因违约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因果关系是指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过错则指违约方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 合同诈骗:需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对方因此交付财物、造成实际损失四个要件。其中,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合同诈骗与一般民事欺诈的关键。
-
法律责任:
- 合同侵权:主要承担的是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根据《民法典》第179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做、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
- 合同诈骗:不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轻重而定。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6条、第179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
-
案例参考:
- 合同侵权案例:某公司因延迟交货导致另一方企业生产停滞,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因延迟交货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 合同诈骗案例:张某冒充某知名企业负责人,与受害人签订虚假合同,骗取巨额资金后逃匿,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合同侵权与合同诈骗虽都涉及合同关系,但前者属于民事范畴,后者则涉及刑事责任。正确区分二者对于维护合法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