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关于因合同诈骗被判刑后申请假释的具体条件和流程,以及如何提高假释的可能性。
- 假释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期限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其中,对于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方可假释;对于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七年以上方可假释;对于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二分之一以上方可假释。
- 悔改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29条的规定,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素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积极参加上述活动,是证明自己悔改的重要方式之一。
- 社会危害性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7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因此,犯罪分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司法机关证明自己已经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
- 参与公益劳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的规定,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完成生产任务,有一定悔罪表现的,可以视为符合假释条件中的“确有悔改表现”情形之一。
- 主动退赃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主动退还非法所得或赔偿被害人损失,可以作为认定是否具备悔改表现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犯要想获得假释,除了满足基本的刑期要求外,还需在狱中表现良好,积极参与教育改造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尽量弥补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法院相信其已经改过自新,不再对社会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