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伪造合同以及合同诈骗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类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可能触犯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对于伪造合同的行为,如果是为了实施诈骗,则同样适用该条款;如果不是直接用于诈骗而是为了掩盖其他犯罪活动或误导他人,则可能涉及其他类型的欺诈行为。
民事责任:即便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因伪造合同导致他人损失的情况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受害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并请求赔偿因此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行政处罚:除了刑事与民事责任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也规定了对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等行为可处以拘留及罚款等行政处分。
信用记录影响:一旦被法院判决为合同诈骗罪成立,个人或企业的不良信息将被记入征信系统中,对其未来从事经济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连带责任问题:如果是企业内部员工私自伪造合同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规定,该员工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都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任何试图通过伪造合同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社会道德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