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问题是关于“合同诈骗”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责任。您可能想了解的是,在何种情况下签订或执行合同的行为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以及这种行为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定义与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一条款详细列举了合同诈骗的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
主观故意:构成合同诈骗罪,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并无真实履行意图,其目的在于通过合同手段非法获取对方财物。这一主观心态是区分普通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关键。
客观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具体实施了欺骗行为,如前述条款所述的各种情形之一,且造成了对方财产损失,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犯罪。
数额标准:对于“数额较大”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确规定,对于个人实施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具体数额由各省级法院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法律责任:一旦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因此,在签订任何合同时都应谨慎行事,确保双方的真实意愿和履行能力,避免陷入合同诈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