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犯罪的主要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从法律角度看,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交易安全。
- 非法占有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将对方财物据为己有的意图。
- 行为方式:该法条进一步明确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行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
- 数额与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仅要看数额大小,还要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如是否给被害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是否属于累犯等因素。
- 法律责任:对于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预防与打击: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还规定了一系列侦查、起诉、审判程序,确保对犯罪嫌疑人的准确惩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犯罪的核心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设置了严格的规制措施,旨在保护公民财产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面对此类犯罪,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