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用户想了解,在合同纠纷中,对方是否存在通过虚假诉讼进行合同诈骗的行为,以及如何判定、应对和救济。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行为定性:首先,根据《刑法》第266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若对方在合同纠纷中故意伪造证据、编造虚假事实进行诉讼,意图非法占有你的财产,可能涉嫌虚假诉讼与合同诈骗。
虚假诉讼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虚假诉讼。需查明其是否无实质争议而恶意制造诉讼,或有无证据造假等行为。
合同诈骗的要素:要构成合同诈骗,除满足诈骗罪的一般条件外,还需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刑法》第224条)。因此,审查是否存在利用合同形式掩盖诈骗目的、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意愿等是关键。
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控告方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虚假诉讼及合同诈骗行为。证据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证实对方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有虚构事实的行为。
应对策略与救济途径:发现对方可能存在虚假上诉合同诈骗时,应立即收集并保全相关证据,同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对方提交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甚至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刑事立案侦查。另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对于虚假诉讼,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并可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在遭遇疑似虚假上诉合同诈骗的情形时,首要任务是依法搜集、固定证据,明确对方行为性质,通过合法途径向司法机关反映情况,要求对虚假诉讼行为作出否定评价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公众也应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合同诈骗风险,确保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