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用户想要了解的是这种行为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合同诈骗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 主观故意性:实施者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区分合同诈骗与一般民事欺诈的关键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强调了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故意不告知真实情况来诱使对方做出错误决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指出:“一方当事人利用订立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的,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 发生在合同签订及履行阶段: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诈骗犯罪,合同诈骗特别强调是在合同关系建立及其执行期间发生的违法行为。
- 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受害者因为被骗而遭受经济损失是构成此类犯罪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社会危害性较大:由于涉及金额往往较大,且可能影响多个行业领域内的正常交易秩序,因此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总之,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它不仅侵犯了个人或企业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对于此类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惩罚措施,旨在保护合法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