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焦点在于,在合同交易中涉及诈骗行为时,相互买卖双方的法律责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定和处理。
一、合同诈骗的定义: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二、主体责任:在相互买卖中,若一方存在合同诈骗行为,该方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还需对受害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欺诈行为认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四、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条,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故受害方需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欺诈行为。
五、救济途径:对于合同诈骗行为,受害方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刑事责任;同时,也可依据《民事诉讼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总结来说,在相互买卖中若出现合同诈骗情形,涉事方不仅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可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但关键在于保存并提交有效证据证明对方的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