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询问的是关于单位是否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单位确实可以作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但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和法律规定。
主体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单位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这意味着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在其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时,可以构成此罪。
主观要件: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一目的通常体现在单位的决策层,即主要负责人或决策机构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不准备履行合同,却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客观行为:根据《刑法》第224条,单位实施了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行为之一,且数额较大的,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责任承担:当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时,不仅单位本身要承担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第31条)。这意味着,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
量刑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对于单位犯罪,虽然没有明确的数额标准,但一般参照上述个人犯罪的标准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法定的诈骗行为。如果您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更具体的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