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关于合同诈骗行为是否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以及如果遇到合同诈骗应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管辖权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这里的“监督检查部门”通常指的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但是,对于构成犯罪的合同诈骗案件,则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据是《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
报案流程:如果受害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首先应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并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转账记录等,以便警方开展调查工作。同时,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对方可能存在的其他违法行为。
证据收集与保存:在处理此类纠纷时,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包括但不限于双方签订的所有书面文件、电子通信记录、付款凭证等都需妥善保管。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帮助,确保所收集的信息符合法律要求。
民事救济途径:除了刑事追责外,受害方还可以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至第五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请求其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在签订任何协议之前都应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其资质信息及信用状况;同时,合同条款中也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等内容,以降低潜在风险。
总之,面对合同诈骗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搜集相关证据;同时,在日常交易活动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也为处理此类纠纷提供了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