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合同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以及这一标准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司法解释。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数额较大”是判断合同诈骗罪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是构成该罪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各地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略有不同,主要依据各省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的具体数额。例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定,个人诈骗数额达到人民币六千元以上,即视为“数额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诈骗数额外,法院还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退赃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以及量刑的轻重。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诈骗,个人诈骗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旦被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界定,不仅关乎罪与非罪的界限,也直接影响着量刑的轻重。根据最新法律规定,个人诈骗数额达到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一般可认定为“数额较大”,但具体标准会因地区而异,且司法实践中还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判定。因此,面对合同诈骗指控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法律规定和地方司法实践,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