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以下是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4)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在签订合同后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动,而是将取得的财物用于挥霍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此外,还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以及被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因素。
为了防范合同诈骗,建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确保对方具有履约能力和诚意。同时,可以在合同中设定明确的违约责任条款,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一旦发现合同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争取及时挽回损失。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具体的法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加强风险防范,确保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