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以及两者在法律上的不同处理方式。以下是基于资深高级律师视角的详细分析: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欺诈则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诈骗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希望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的财物并据为己有。而合同欺诈的行为人虽然也使用了欺骗手段,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签订合同获取某种利益,不一定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
合同诈骗的行为手段通常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文件、冒用他人名义等。合同欺诈则更多表现为夸大事实、隐瞒不利信息、误导对方等较为轻微的欺骗行为。
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合同欺诈则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受欺诈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较高的证据标准,必须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和实施了具体的诈骗行为。合同欺诈的认定相对较低,只需证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即可。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目的、行为手段、法律后果及证据要求。合同诈骗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而合同欺诈则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