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实质上是询问在历史和法律背景下是否存在“非法行医者”这一概念,以及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定义、认定标准、法律责任、诉讼程序及救济措施。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出发,分析用户提出的法律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39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将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非法行医者是指未取得合法医疗资格而从事诊疗活动的人,包括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员或虽已取得医师资格但未注册执业的人员。
法律责任:对于非法行医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明确规定了“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刑事责任。若情节严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诉讼程序:当发现非法行医行为时,受害者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调查取证后,案件将移交给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同时,受害者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非法行医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救济措施:如果患者因非法行医遭受人身伤害,有权向非法行医者索赔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必要的营养费等合理费用。此外,还可以申请国家设立的医疗救助基金,获得一定的经济援助。
预防措施:为避免非法行医现象的发生,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医院和有资质的医生就诊;政府则需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行法律角度来看,非法行医者都是一个明确存在的概念,且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与惩处。因此,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