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对于非法行医行为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非法行医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20年修订)第十四条,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师资格或者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具体构成要件包括:(1)主体为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人;(2)实施了医疗行为;(3)该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非法行医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责任 非法行医造成他人损害的,非法行医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 对于非法行医行为,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如果发现行为人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行医不仅会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如取缔、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非法行医造成他人损害的,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