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被羁押三个月后,是否仍然有可能被批准取保候审。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案件进展:如果案件调查尚未完成或者证据收集不足,法院可能会考虑取保候审以允许侦查工作的继续,只要保证人能确保嫌疑人出庭。
社会危害性评估:法院会考虑嫌疑人释放后是否会对社区构成威胁。如果嫌疑人在社区无不良记录,且犯罪行为非暴力,可能有利于取保。
逃避审判的可能性:法院需要确信嫌疑人不会逃避审判。有稳定的工作、住所和家庭,且没有逃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取保可能性增大。
证据强度:如果证据链不够完整,取保候审可以允许检察官收集更多证据。
遵循法律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未决犯,如有可能判处缓刑的,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悔罪表现、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总结来说,即使犯罪嫌疑人已被羁押三个月,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方面的条件,依然有可能申请并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然而,是否批准,还需要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由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