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在被羁押9个月后获得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以及相关法律程序。用户可能涉及的案件情况、取保候审的条件、权利和限制,以及对后续审判的影响。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羁押期间,若认为没有必要继续羁押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其社会危险性,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这就意味着,即使用户已被羁押9个月,如果检察院认定其无社会危险性,依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其次,取保候审的条件通常包括提出保证人、保证金等保证方式,这在《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五十四条规定中有所阐述。检察院需要考虑被告的社会危险性、犯罪情节及悔罪态度等。
再者,被羁押9个月后检察院决定取保,可能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自首、坦白、立功若干问题的意见》。这可能表明,嫌疑人在羁押期间有积极表现,使得检察院对其社会危险性评估降低。
第四,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需遵守特定的义务,如不得离开居住地、定期报到、不得与证人接触等,这些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有明确规定。
最后,对于后续审判的影响,取保候审可能影响量刑,因为这显示了嫌疑人有一定的配合态度,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这一因素。《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和坦白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结来说,即使用户已被羁押9个月,检察院仍有可能根据其社会危险性评估和悔罪态度,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给予取保候审。这是一个法律程序上的决定,反映了嫌疑人在羁押期间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司法程序的配合程度,可能对最终的量刑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