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被羁押于看守所期间,是否会经历提审程序,以及这一过程涉及的法律意义和相关规定。
提审的定义与目的:提审,又称提讯,是指侦查机关(通常是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为调查案件事实,对被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核实证据、查明案情、确认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据的一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这确保了提审过程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提审的法律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至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侦查人员在提审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关权利,如保持沉默的权利、聘请律师辩护的权利等,并应依法进行录音录像,确保讯问的合法性和证据的有效性。这些规定保障了犯罪嫌疑人在提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提审的频率与程序: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提审的具体频率,实践中根据案件需要而定。每次提审应遵循法定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出示合法证件、告知权利、制作讯问笔录等。《刑事诉讼法》严格规定了讯问的时间限制,避免疲劳审讯,保障人权。第一百一十七条明确指出:“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律师介入与作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监督提审过程的合法性。
提审结果的影响:提审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后续处理,包括是否提起公诉、罪名及量刑建议的确定等。如果通过提审发现无罪或罪轻证据,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甚至导致释放犯罪嫌疑人或改变强制措施。反之,如果有新的犯罪事实被证实,可能会加重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
总结:被羁押在看守所的嫌疑人会经历提审程序,这是刑事诉讼中核实证据、查明真相的关键环节。整个提审过程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严格规范,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辩护律师的介入更是为这一过程增添了法律监督的维度,维护了法律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