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刑事行政 > 刑事辩护 > 问答详情

非羁押措施是什么?

用户:134****6685 永顺县 2024-11-16 07:20 刑事辩护 浏览量:18427
精选律师最佳回答:
黄海
黄海 专职律师 立即咨询
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律师事务所
擅长领域: 海事海商、涉外法律、涉外仲裁、刑事辩护、国际贸易、私人律师、涉外公证、招商引资

非羁押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除羁押(拘留、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旨在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兼顾人权保护。这类措施通常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目的是在确保嫌疑人或被告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其人身自由的限制。

  1. 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要求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确保被保释人遵守规定,按时到案。

  2. 监视居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监视居住适用于有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且符合特定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监视居住期间,被监视人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且其通信和会客受到一定限制。

  3. 限制出境:对于可能涉及重大犯罪或有逃逸风险的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可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防止其逃避法律制裁。

  4. 定期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被采取非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执行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确保其行踪可查。

  5. 社区矫正:对于被判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罚的罪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二条明确了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管理措施,旨在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和教育,促进罪犯改造和社会适应。

综上所述,非羁押措施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理念,旨在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的实施,既确保了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的不当限制,体现了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

相关问答
解答律师
黄海 专职律师
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律师事务所
海事海商、涉外法律、涉外仲裁、刑事辩护、国际贸易、私人律师、涉外公证、招商引资
服务地区:深圳市
同城律师推荐
  • 蔡传文 专职律师
    安徽年代律师事务所
    交通事故、房产纠纷、刑事自诉、法律顾问、人身损害
    服务地区:合肥市
  • 李元喜 专职律师
    专注于企业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体系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小巨人企业认定、行业特许经营与服务资质、工伤赔偿
    服务地区:珠海市
  • 范志军 首席律师
    专注于非诉法律服务
    信用卡逾期优化、网贷逾期优化、断供房保房、断供房法拍房补贴、车辆出险维修记录、个债小额欠款
    服务地区:深圳市
  • 服务地区:
  • 黄海律师 专职律师
    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律师事务所
    海事海商、涉外法律、涉外仲裁、刑事辩护、工程建筑、国际贸易、私人律师、涉外公证
    服务地区: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