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外汇倾销,主要指一国通过操纵其货币汇率或利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使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从而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分析,外汇倾销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不正当竞争:外汇倾销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国际贸易规则: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定》(即《反倾销协定》),倾销行为被视为不公平贸易行为,成员国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汇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但同时也规定了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理,防止通过外汇操作实现倾销目的。
国内经济稳定:外汇倾销不仅损害他国利益,也可能对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引发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动荡等。《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国际关系:长期的外汇倾销行为可能引发贸易战,损害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对外贸易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调节国际收支,发展对外贸易关系。”
综上所述,外汇倾销不仅违反国际规则,也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各国应共同维护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中国法律体系对此类行为有明确规制,旨在保护正当贸易利益,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