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国际贸易术语中的全部11个术语,并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围绕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法律解析,同时要求提供最新的、完整的中国法律依据原文,且文字表述不少于500字。最后,以两句话总结。
一、术语定义与适用范围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由国际商会制定,最新版本为2020版,其中明确规定了11种国际贸易术语,如EXW(工厂交货)、FCA(货交承运人)、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及保险费付至)、DAT(运输终端交货)、DAP(目的地交货)、DDP(完税后交货)、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和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这些术语明确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付、风险转移、费用分担等方面的权利义务,适用于全球各类商品贸易。
二、风险转移
各术语规定了不同阶段的风险转移点。例如,EXW下卖方仅承担货物在指定地点(如工厂)可供买方提取时的风险;而DDP下卖方需承担直至目的地完成交货的一切风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67条、第68条对此类风险转移规则提供了国际法层面的支持。
三、费用分担
各术语明确了交易中各项费用的承担主体。如CIF下卖方负责支付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而买方承担卸货后的所有费用;相比之下,FOB下卖方仅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船只,后续费用由买方承担。这些费用分担约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36条关于合同内容应包括价款或报酬的规定。
四、交货责任
交货责任指卖方确保货物按照约定方式、时间和地点交付给买方的义务。如FCA下卖方负责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而DAT下卖方需确保货物在指定运输终端可供买方提取。《合同法》第135条要求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与上述交货责任相呼应。
五、通关手续与税费承担
部分术语涉及进出口清关及税费问题,如DDP下卖方需负责办理进口报关并支付所有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而在EXW等其他术语下,此类责任通常由买方承担。我国《海关法》第47条、第48条对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申报义务及税费缴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总结:国际贸易术语是规范全球商品贸易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定义、风险转移、费用分担、交货责任以及通关手续与税费承担五个关键方面为买卖双方设定了清晰的法律边界。中国法律体系,包括《合同法》、《海关法》以及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承认与执行,为在国内适用国际贸易术语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