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融资租赁交易中,当承租人位于境外时,涉及的法律问题、风险及合规要点,特别是从中国法律视角出发,如何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合法性。
在跨境融资租赁中,首先需明确适用的法律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因此,双方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中国法或其他国家法律,并考虑该法律对融资租赁的监管要求、合同有效性及争议解决机制的影响。
跨境融资租赁涉及资金的跨境流动,必须遵守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汇发[2017]3号),融资租赁公司应通过银行办理跨境收支,并保证交易的真实性与合规性,避免违规使用外汇或造成资本外逃嫌疑。
跨境融资租赁还涉及到复杂的税务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双边税收协定,承租人可能需在中国就租赁物在中国境内的使用缴纳所得税。同时,出租方可能面临预提税等问题,需通过合理安排减轻税负,如利用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
跨境融资租赁中的物权及担保安排尤为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即便租赁物位于境外,出租人仍需确保对租赁物享有清晰、可执行的所有权及担保权益,可通过国际私法原则及相应国家法律确认物权保护措施。
鉴于跨境特性,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允许当事人选择仲裁或中国法院作为争议解决途径。考虑到跨境执行的便利性,建议在合同中约定国际仲裁,如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构,且注意约定适用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地,以提高裁决的国际认可度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跨境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在境外的情况,要求交易双方不仅要关注合同条款的严谨性与适用法律的明确性,还需深入理解并遵守外汇管理、税务、物权及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精心设计交易结构,合理选择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与合规。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确保每一步操作均符合中国及承租人所在国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