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在询问如果购房人因经济困难或其它原因无法继续支付按揭,银行可能会停止提供贷款(即“断供”),对于这样的按揭房,银行和购房人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购房人的权益和责任。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贷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首先,购房人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根据《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违约责任:如果断供,根据《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购房人可能面临支付违约金、被起诉甚至房屋被拍卖的风险。
物权法的规定:《物权法》第141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如果银行选择收回房屋,购房人可能失去房屋所有权。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如若银行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购房人可能需要面对法院的诉讼和执行程序。
个人信用记录:此外,购房人的信用记录也可能受到影响,这虽非法律规定,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断供会影响其信用评价,可能影响到未来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活动。
综上所述,如果购房人选择断供,将可能面临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甚至可能失去房产,同时,银行可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款,购房人的信用记录也将受到影响。因此,除非有特殊法律保护或协议约定,断供通常对购房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