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在接到声称贷款或信用卡逾期的短信诈骗时,应如何正确应对以保护自身权益,同时想知道遭遇此类诈骗时具体的法律救济途径及如何依据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辨别信息真伪:首先,用户应冷静分析短信内容,确认其真实性。正规金融机构发送的逾期通知通常会包含官方联系方式、具体欠款金额及账单周期等详细信息,并不会仅通过短信单一渠道催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违者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保留证据:若判断为诈骗短信,应立即保存短信内容、发送号码等作为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7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切勿回复短信或按照指示拨打不明电话,更不能轻易透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及时报警:一旦确认为诈骗短信,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所掌握的所有证据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升防范意识:长期而言,用户应提高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关注官方发布的防骗指南和预警信息。《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大宣传教育防范力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面对声称贷款或信用卡逾期的短信诈骗,关键在于冷静分辨信息真伪,妥善保留证据,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增强防范意识,是应对此类诈骗的有效策略。在法律的坚实后盾下,每位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