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关于使用或制作假采矿许可证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与后果。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制作或使用假采矿证的行为,属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将面临刑事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39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该行为不仅会受到经济上的罚款,还可能被要求停止一切非法活动。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79条,因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由于使用假采矿证进行非法开采活动导致他人财产或环境受到损害,则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行业禁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权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信用惩戒: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政府部门将加大对违法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力度。因此,涉及伪造采矿证的相关人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信贷、就业等方面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无论是制作还是使用假采矿证,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但不限于刑事责任、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等。务必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开展采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