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P2P居间合同中的假债权转让现象上,他可能关心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什么是P2P居间合同?** 用户可能想知道这种合同在何种情况下适用,以及其基本构成要素。
2. **何为假债权转让?** 用户需要了解这一行为的具体定义,包括它如何违反了正常债权转让的规则。
3. **法律对假债权转让的态度?** 用户想了解这种行为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下的合法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4. **法律责任归属?** 用户可能关心如果发生假债权转让,是平台、借款人还是出借人应承担责任?
5. **投资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用户希望得到一些实际建议,以防在P2P交易中遭遇假债权转让。
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进行的详细解答:
1. **P2P居间合同:** P2P(Person to Person)居间合同是一种中介服务合同,平台作为居间人,帮助借贷双方达成借款协议。《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2. **假债权转让:** 假债权转让通常是指P2P平台或相关方虚构债权,将不存在或已偿还的债权以真实债权的形式转让给投资者的行为。这违反了《合同法》第79条关于债权转让的规定,即“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3. **法律态度与后果:** 《刑法》第192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若P2P平台明知债权虚假而故意转让,可能构成此罪。同时,《合同法》第52条也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投资者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损失。
4. **法律责任归属:**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在假债权转让中,如平台、借款人或第三方参与者有共谋,则可能需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5. **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仔细审查债权信息,避免轻信高收益承诺。同时,保留所有交易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权益。此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也有助于指导投资者识别和防范风险。
总结:假债权转让是P2P领域的一种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持严厉打击态度,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投资者在参与P2P投资时,要保持警惕,理性判断,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