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可能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区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P2P借贷平台的区别。
2. 法律责任对于这两种行为,法律上的处罚有何不同?
3. 犯罪构成如何判断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P2P平台的合法运营边界?
4. 投资者权益保护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5. 案例分析是否有相关判例可以参考?
以下是根据这些问题的详尽解答:
一、概念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或者承诺返本付息的行为。而P2P(Person-to-Person)借贷平台是一种在线金融服务,它连接了需要贷款的人(借款人)和愿意提供资金的人(出借人),通常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
二、法律责任: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于P2P平台,如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则其运营是合法的,但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三、犯罪构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必须是非金融机构;主观上要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并且该行为造成了扰乱金融秩序的后果。对于P2P平台,关键在于看其是否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存在欺诈、自融等违法行为。
四、投资者权益保护:
当遇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情况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追赃挽损。同时,可以尝试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责任方追偿损失。《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五、案例分析:
例如,2018年,“e租宝”案件中,该平台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及金额巨大,众多投资者受损。法院依法审理后,追究了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并尽力追赃挽损,保护投资者利益。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P2P借贷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经过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及运营过程中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对于投资者来说,应选择合法合规的平台投资,增强风险意识,了解自身权益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